白居易<<立部伎>>翻译_<<池鹤>>白居易 古诗翻译
茂凯百科网分享白居易列传翻译
原文:<<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列传>>
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於才章,盖天禀然。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后履道第卒为佛寺。东都、江州人为立祠焉。
译文:
白居易在写文章方面精深而又准确,然而他最擅长的是写诗.当初他用诗歌来规劝政事的得失,等写多了以后,更是得到了下层百姓的喜爱,以致于达到数篇之多,当时的文人争相传阅.古代新罗国的商人把白居易的诗集卖给他们国家的大臣,那些特别假的,他们国家的大臣能够新辨识得出来.当初,他曾和元稹两人相互应和作诗,因此人们称他们"元白";元稹死了以后,又和刘禹锡齐名,被称为"刘白".他出生七个月即能打开书来看,虽然不会讲话,却能用手指指认"之""无"两字,即使成百遍地测试他也会不出错.九岁即谙熟音律.他精于文章,大概是天赋使然.后来敏中做了宰相,为白居易请求谥号,官府赐他"文".晚年笃信佛教而最终皈依佛门.东都和江州人都为他立了祠堂.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翻译
华为通假字,通"花",也就是(荔枝)的花象橘子的花 荣为"开花"也就是春天开花. 大略,意为大概 其,在这里理解为"它"实,可以理解为"实际" 大概象上述那样,其实要比这好的多. 这首序,题目就告诉小编们了,是一首图序,目的很明显,荔枝图的序,再者"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者见过荔枝但没见到过它离枝一二三天的离枝的人写的. 你可能知道,杜牧有诗一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说杨贵妃的,可以相互理解一下! 从树,叶子,花,果实,核、味。 大略的说也就是从外表和味道写的,重点肤浅的就是说荔枝。略深一些的就是生命那一类的。 有什么不好可以提出,小编修改。望你让茂凯百科网的管理审核!
李太尉抑白少傅 翻译
这是哪的?没见过,小编先献丑了,可能有纰漏还请斧正 白少傅居易(白居易,少傅可能是个官位,这个你自己查查),文章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不肯做大官.以前,刘禹锡(陋室铭作者)在大和中做宾客时李德裕太尉在东都做官,刘禹锡问李德裕:"你最近得到过白居易的文章吗?"李德裕说:"一直有给小编看过,还让小编收藏着,但是到现在都没有翻看过,现在小编儿子正在阅读它."等到拿出来看,装满了书箱(箱笥不知道是什么暂解释为书箱),被灰尘所覆盖着,就打开重新装卷(这里要解释下,竹简过了段时间需要更换丝绳估计这里说的复卷就是这个意思)李德裕跟刘禹锡说:"小编和这个人的情分不能保持太久了,纵使他的文章精妙至极,又何必阅读!只怕让小编的心思回转(指他想和白断绝联系的想法),所以不想阅读."可以看见白居易是怎么被抑制的.衣冠之土,并皆总之(个人水平所限,所以不能解释,见笑)都说:"白居易有学者的才能,但不是做宰相的料."了解他的人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知道他的(经纶,可以不解释,大概就是谋略的意思,不求甚解)才能,但被时世所排挤,就好像贾谊在汉朝,不被做官的人所了解,茂凯百科网的粉丝们都为他惋惜
<<池鹤>>白居易 古诗翻译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羽翼消失。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鹤的鸣声美。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本诗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当时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伤感的诗渐多 。